1.印刷定義:印刷是使用模擬或數字的圖像載體將呈色劑/色料(如油墨)轉移到承印物上的復制過程。
2.印刷的要素:信息源(原稿)、印版、油墨、承印物、印刷機械
原稿:是制版所依據的實物或載體上的圖文信息。 印版:是用于傳遞油墨至承印物上的印刷圖文載體。 油墨:是印刷過程中被轉移到承印物上的成像物質。它主要由色料、連結料和輔助劑組成。 承印物:是指能接受油墨或吸附色料并呈現圖文的各種物質。 印刷機械:又稱印刷壓力,印刷用的機器或設備的總稱
3.人類最早的印刷術:雕刻版印刷術
4.北宋慶歷間(1041-1048)中國的畢昇(約970年—1051年),發展并完善了印刷術,并產生了活字印刷術。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
5.泥活字印刷術基本原理: 預先用膠泥制成一個個的單字,用火燒烤使其堅硬。制好的活字按字韻排在木格里,根據要復印的原稿揀字排在鐵板上,鐵板上以放一層摻和紙灰的松脂蠟,字排好后將鐵板在火上加熱,待蠟稍溶化,用平板壓平字面,鐵板冷卻后,膠泥活字便固定在鐵板上,形成類似雕版的活字版,待印刷完畢后,用火烘烤鐵板,使其松動取出活字,放回木格以備用。
6.古登堡---鉛活字印刷術
1.在鑄字工藝上,是用鑄字的字盒和銅字模使活字的規格尺寸易控制,更方便大量生產。 2. 用鉛、銻、錫金屬做活字印刷性能更好。 3.用油脂調制了適應金屬印刷的油墨,印刷質量大大提高。 4.設計發明用易木制印刷機印方式由傳統的印刷變成了壓印為現代印刷機的發展打下了基礎,被印刷界人士尊稱為“現代印刷之父“。
7.印版特征:
1.定義:是用于傳遞油墨至承印物上的印刷圖文載體。
2.分類:凹版,凸版,平板和孔版
說明常規印刷的印版版面的結構及其特點?
1.凸版:圖文部分凹下,空白部分凸起,圖文部分明顯高于空白部分的印版。包括活字凸版·感光樹脂版等。 2.平版:圖文部分與空白部分幾乎處于同一平面的印版。包括PS版·平凹版·多層版·金屬板等。 3.凹版:圖文部分凸起,空白部分凹下,圖文部分低于空白部分的印版。包括手工機械雕刻凹版·相機凹版·電子雕刻凹版等。 4.孔版:圖文部分由可以將油墨漏印至承印物上的孔洞組成,空白部分不能透過油墨。常用的孔版有鏤空版·絲網版等
8.印刷的分類:根據印刷品色彩和承印物分類,分為模擬印刷、數字印刷。
1.模擬印刷也叫傳統四大印刷方式:平版印刷(膠版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和孔版印刷
1. 平版印刷基本原理:傳統平版印刷是采用油水相斥原理,將基本處于同一平面的圖文部分和空白部分賦予不同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使圖文部分親油斥水、空白部分親水斥油。印刷時先在版面施水,再施墨,使圖文部分著墨并將圖像傳遞到紙張上.
2. 凸版印刷基本原理:印刷時,油墨涂布在印刷表面,當承印物與印版相接觸加壓印版印刷部分上的油墨轉移到承印物上,得到印刷品。
3. 凹版印刷基本原理:印刷時,全版面涂布油墨后,用刮墨機械刮去平面上(即空白部分)的油墨,使油墨只保留在圖文部分的“孔穴”中,再在較大的壓力作用下,使版面上印刷部分的油墨轉移到承印物上,獲得印刷品.
4. 孔版印刷基本原理:絲網印刷,印刷時,先把油墨堆積在印刷的一側,然后用刮板或壓輥,邊移動刮壓或滾壓,使油墨透過印版的孔洞或網眼,漏印到承印物表面。
2.數字印刷(digital print)是利用某種技術或工藝手段將數字化的圖文信息直接記錄在印版或承印介質(紙張、塑料等)上,即將由電腦制作好的數字頁面信息經過RIP處理,激光成像,直接輸出印版或印刷品。其工作過程是從計算機直接到印版或紙張,即所謂的CTP技術。
9.印刷的工藝流程:印前、印刷、印后
10.包裝印刷( package printing)
1.概念:以包裝材料、包裝容器和標簽等為產品的印刷,是以美化、介紹、宣傳商品為主要目的的而采用的印刷方式和印后加工處理技術。
2.分類:(1).按印版類型分:平版印刷(膠版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柔性版印刷)、孔版印刷(絲網印刷)。 (2).按承印物材料分:紙板印刷、金屬印刷、玻璃印刷、陶瓷印刷、織物印刷。 (3).按包裝制品及用途分:紙盒、紙箱、紙袋印刷;塑料軟包裝、塑料容器印刷;金屬罐、金屬盒、軟管印刷;玻璃及陶瓷包裝制品印刷;商標與標簽印刷;條形碼印刷以及其他包裝制品印刷。 (4).按承印的包裝制品表面形態分:平面印刷、曲面印刷、球面印刷。
11.說明包裝印刷產品及其生產所致的環境影響;
1.包裝印刷耗材的環境影響:包裝印刷的承印材料;油墨;潤版液;覆膜及上光材料。 2.噪聲污染 3.水體污染 4.靜電污染 5.印刷生產產生的廢棄物:潤版液、上光液和印機洗滌液的廢液;塑料印刷廢品。
第二章
1.顏色的屬性:人們對顏色的表示方法基本上分為兩大類,即顯色表色標準和混色表色標準。
顯色表色標準最著名的是孟塞爾表色系統。 在該系統中,顏色的三種基本屬性定義為:色相或色調、亮度和彩度(飽和度)。
2.印刷油墨的呈色特性: 1.油墨的顆粒度 2.油墨的透明性 3.油墨的著色力
3. 色光加色法:由兩種或兩種以上色光相混合,呈現另一種色光的方法。
色光加色法三原色:紅、綠、藍
4.色料減色法:從白光中減去一種或兩種以上的原色光而得到另外一種色光的方法.
色料減色法三原色:青、品紅(洋紅)、黃
5.印刷品的呈色----減色原理
6. 印刷過程中為何使用黑版?
答:根據色料減色法的原理,黃、品紅、青三原色油墨疊印在一起,應該得到黑色(或中性灰)。但是,在實際的印刷中,由于存在著顏色誤差,用黃、品紅、青三色油墨進行實地印刷,也得不到足夠的黑度。因此,為提高暗調部分的密度,就需要用黑版來補償。如果將黃、品紅、青油墨重疊成灰色的部分,用黑墨來代替,就可以節約彩色油墨,提高套印質量,增加層次再現效果。
7.CMYK: 青(C)、品紅(M)、黃(Y)、黑(Bk)
Y+M= R ,Y+C= G,M+C= B ,Y+M+C= BK
8.網點 性質:加網線數,網點形狀,網線角度,網點大小
分類:調幅網點(AM)、調頻網點(FM)
9.調幅網點:是利用網點發生器進行電子加網形成的網點。
調幅網點以點的大小來表示現圖像的層次,點間距是固定的,點大小是可變。
1.網點面積率(網點大?。? 2.網點形狀 3.網點角度 4.加網線數